行測片段閱讀??碱}型梳理四:語句銜接題
今天,我們繼續(xù)學習片段閱讀的第四個題型--語句銜接題。
一、什么是語句銜接題:
語句銜接題也叫填充式銜接題,要求在一段文字中,填入一個句子,使文段更加完整。這類題型比較小眾,每年國考或是省考都有1-2道。
提問方式主要有: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( )
劃橫線的部分一般在:首句、中間、尾句。
二、解題方法是什么?
解題的核心原則:找前后文的提示信息,注意論述主體及行文邏輯。
根據劃橫線位置找提示信息。句首一般有引出話題的作用;中間句一般有承上啟下的作用;尾句,一般有總結的作用。
學習完知識點,還不知道如何解題?我們來看一道經典真題吧:
【經典真題】
如果將漢字視為一個生命體,它的演化有兩種基本方式,一種是漸變,一種是突變。漸變,常常由書寫工具的變遷引起,甲骨文筆畫硬朗挺拔,是因為刻在堅硬的龜甲之上,隸書最初是刻在竹筒上的(后來才用墨寫),所以轉折提筆間有一種雕琢的韻味,至于楷書的中正平和,是毛筆書寫時代的字形逐步趨向規(guī)范和標準化的結果,這都不是一道命令下來改的,而是很自然的歷史進程,____________,秦王朝為了政治的需要,發(fā)布“書同文”的政令,在全囯推行“小篆”,小篆改變原先那種彎彎曲曲的筆畫線條,整理出一種筆畫勻整、便于書寫的新字體。更大的突變發(fā)生在半個多世紀前,國家推行簡體字政策,2000多個漢字被簡化和標準化。
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句是( )
A.漢字字形的改變發(fā)生在秦代
B.當然,書寫工具的變遷并不是唯一原因
C.然而,到了秦代情況發(fā)生了變化
D.相比之下,政治常常是最強大的突變力量
解析:正確答案D。語句銜接題,劃橫線部分在句中。你做對了嗎?聽聽老師怎么分析的吧↓↓↓
以上視頻來源于公考通網校,里面還有更多有料的視頻,感興趣的同學可以了解一下,查看網址:http://www.chinaexam.org/。
聽完老師講解,是不是還想做幾道題來鞏固下呢,請往下看:
【例1】(2019國考副省級44題)中星16號是我國首顆成功發(fā)射的高通量通信衛(wèi)星。在這顆通信衛(wèi)星上,首次使用了Ka頻段寬帶通信技術。衛(wèi)星容量其實就像公路一樣,原來通信衛(wèi)星的C頻段以及Ku頻段最多只能容納兩輛車同時前進,所能運載的貨物(也就是信息數據)是有限的,但是Ka頻段的衛(wèi)星容量則要大很多,它可以同時行駛10輛或者更多的汽車,這項技術的突破,______,特別是在地面通信網絡無法覆蓋的地區(qū),以及飛機、高鐵、輪船等交通工具上,都可以實現寬帶通信。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句是:
A. 意味著未來通過通信衛(wèi)星可以隨時隨地實現寬帶上網
B. 預示著我國自主研發(fā)技術已打破國外壟斷通信的局面
C. 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了自主通信衛(wèi)星寬帶的廣泛應用
D. 填補了我國通信衛(wèi)星在多頻段通信技術領域的空白
【解析】正確答案:A,
第一步,觀察橫線位置位于文段中間的位置,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。分析文段。文段先介紹發(fā)射了中星16號衛(wèi)星,緊接著對衛(wèi)星所用的Ka頻段寬帶通信技術進行介紹。通過對比凸顯了Ka頻段寬帶通信技術容量很大的特點,都能“同時行駛10輛甚至更多的汽車”,表現這項技術通訊能力極強。后面“這項技術的突破......”是對前文Ka頻段寬帶通信技術的總結評價,具體評價內容“特別是在地面通訊網絡無法覆蓋地區(qū)......”在強調任何地區(qū)、任何時間(坐飛機時、做火車時、坐船時等)都能實現上網,評價重點是從任何地區(qū)、任何時間這個特點入手。
第二步,對比選項。A選項,“意味著未來通過通訊衛(wèi)星可以隨時隨地實現上網”,承接前文新的技術通訊能力極強特點,也符合后文“特別是在地面通訊網絡無法覆蓋地區(qū)......都可以實現寬帶通信”。
因此,選擇A選項。
【例2】(2018國考地市級60題)進行骨髓移植的前提條件是有配型成功的捐贈者。雙胞胎配型成功幾率最高,兄弟姐妹也有可能。但在中國,20世紀70年代到現在,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,有兄弟姐妹且能配型成功的概率也非常低。另外,父母和子女之間骨髓配型成功的概率非常低,幾乎為零。因此,絕大多數患者都必須依賴不認識的志愿者配型。非親緣關系骨髓配型成功的幾率只有幾十萬至幾百萬分之一,_________。
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句是( )
A.即使這樣,骨髓移植仍是大多數血液疾病患者的唯一希望
B.如果冒著風險使用不完美的配型,成功率自然會大為降低
C.骨髓庫里志愿者樣本的多少,直接決定著病人找到合適配型的幾率
D.志愿者捐獻固然很重要,國家相關政策的落實和執(zhí)行也是當務之急
【解析】正確選項C。
橫線出現在文段結尾,需與上文話題保持一致。文段指出大多數患者進行骨髓移植必須依賴不認識的志愿者,而這種配型成功的幾率特別小,因此志愿者樣本的多少對配型成功的幾率有著很大的影響,對應C項。
A項,與前文銜接不當,前文重在強調志愿者的捐獻影響著著配型成功幾率,而非骨髓移植對于血液疾病患者的重要性,排除。
B項“不完美的配型”和D項“國家相關政策”均屬于無中生有,排除。
因此正確答案選C。
【例3】(2018山東行測13題)英國人在印度發(fā)展種茶業(yè),從一開始就明確了以需求為導向—_______。19世紀上半葉,迷上喝茶的英國人為了擺脫中國對茶葉生產的控制,將茶樹種子連同加工技藝一起,偷偷從中國帶到了印度。從印度的阿薩姆和大吉嶺地區(qū)開始,英國徹底改變了紅茶的命運。到了1860年,投資者就明確意識到,在印度種茶是個能夠賺錢的行當。倫敦和加爾各答等地的先行者開始購買茶園股份,在英屬印度政府優(yōu)惠政策的鼓勵下,公司和有能力的歐洲人紛紛租地種茶。
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:
A.為了讓茶葉變得廉價易得
B.殖民者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
C.滿足英國國內對茶葉的極大需求
D.解決英國本土茶葉供應不足的問題
【解析】正確選項A。
橫線位于文段幵頭,起到總領下文的作用,文段首句指出英國人在印度種茶的目的,是“以需求為導向“,后文則對此進行具體的解釋說明。分析后文可知,文段首先論述英國人為了擺脫中國催茶葉生產的控制,將種子和技術帶到印度,即為了讓茶葉更加容易獲得,接著又提到投資者為了賺錢,在印度發(fā)展茶園,故后文從兩個方面論述英國人在印度發(fā)展茶葉的目的,即使產業(yè)容易獲得以及更加便宜,對應A項。
B項,未包含文段核心話題“茶葉”,且“獲取更多利潤”并不是最初的需求導向,而是隨著種植規(guī)模的擴大,投資者才發(fā)現有利可圖,應為根本目的,排除。
C、D項,“英國國內對茶葉的極大需求”和“供應不足的問題”無中生有,文段沒有涉及英國國內的需求情況,排除。
以上就是我們今天的全部內容,這類題型你會做了嗎?下次我們繼續(xù)學習最后一個題型--語句排序題。
相關閱讀: